 |
|
中藥圖譜搜索 |
|
分 類 |
|
|
 |
|
 |
平肝息風藥 |
 | |
|
凡以平肝潛陽,息風止痙為主要作用,主治肝陽上亢或肝風內動病證的藥物,稱平肝息風藥。
本類藥物皆入肝經,多為介類、昆蟲等動物藥及礦物藥,具有平肝陽、息肝風及鎮靜安神等作用。分為兩類:
1.平抑肝陽藥:本類藥物具有平肝潛陽或平抑肝陽的功效,以及清肝熱、安心神的作用。主治肝陽上亢之頭暈目眩、頭痛、耳鳴和肝火上攻之面紅目赤、頭痛頭昏、煩躁易怒等證。
2.息風止痙藥:本類藥物主入肝經,具有息肝風、止痙攣抽搐的功效。主治溫熱病熱極動風、肝陽化風及血虛生風等所致的眩暈欲仆、項強肢顫、痙攣抽搐等證。
| |
|
·螳螂
拉。1.Paratenodera sinensis Saussure2.Tenodera aridifolia Stoll.3.Stalilia maculata Thunb4.Hierodula pat
藥材性狀:性狀鑒別,本品多為干癟的蟲體,長4-8cm,黑褐色或黃棕色。頭部三角形,復眼1對,單眼3個,呈倒三角形排列于兩觸間上方;前胸背側緣具細齒。翅、足多殘缺不全。體輕、質脆,易碎。氣微,味微咸、澀。
| |
|
·水獺肝
拉。Lutra lutra Linnaeus
藥材性狀:本品呈不規則卷縮團塊狀,直徑3.5~8cm。全體呈黑紫色或黑褐色,表面光滑或微皺縮。肝葉7片大小不等,扁圓形,上端厚實,隆起,邊緣較薄。前面3葉隆起,上部聯合,下部由左向右依次變長,正面左右兩側肝葉對稱,后面2葉較小,上部與右側肝葉聯合,其中最小的1片呈短尾狀,另1葉呈三角錐形或犁頭樣。膽囊隱匿于左邊2~3葉之間,肝臟的后下方結締組織連接有一對腎臟,每一腎臟由11~17個腎組成復腎,呈瘤狀。體稍沉重。斷面淡棕色或黑褐色,質細膩,呈角質樣,有魚腥氣。
| |
|
·蟬花
拉。
藥材性狀:蟲體似蟬,表面土黃色,大部分體表覆有灰白色菌絲。子座2~4個自蟲體頭部伸出,灰黑色或灰白色,長條形或分枝卷曲,長2~5厘米或稍過之。體較輕,質柔韌,斷面中部充滿粉白色、松軟的菌絲。氣味似草菇。以個大、完整、肉白、子座分枝卷曲、氣香者為佳。
| |
|
·僵蛹
拉。Pupa Bombycis Batryticatus
藥材性狀:呈不規則塊狀,表面白色或黃白色。質輕脆,易碎,有霉菌味及特有的腥氣。
| |
|
·水牛角濃縮粉
拉。Pulvis Cornus Bubali Concentratus
藥材性狀:本品為淡灰色粉末;氣微腥,味微咸。
| |
|
·紫貝齒
拉。Concha Cypraeae Violacae
藥材性狀:貝殼長卵形或卵形,前后兩端均凹入呈口狀。長4~7~9cm,寬3~5cm。表面全為琺瑯質,具光澤,背面呈褐色、淡褐色、紫紅色、黃褐色或灰藍色不等,具條紋或圖案;唇周具紫褐色齒。質堅硬。氣微。
| |
|
·三七花
拉。Flos Notoginseng
藥材性狀:
| |
|
·僵蠶
拉。Bombyx Batryticatus
藥材性狀:本品略呈圓柱形,多彎曲皺縮。長2~5cm,直徑0.5~0.7cm。表面灰黃色,被有白色粉霜狀的氣生菌絲和分生孢子。頭部較圓,足8對,體節明顯,尾部略呈二分歧狀。質硬而脆,易折斷,斷面平坦,外層白色,中間有亮棕色或亮黑色的絲腺環4個。氣微腥。味微咸。
| |
|
::::::共有 25條記錄, 4頁,顯示 1-- 8 1 2 3 4 下一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