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咽炎是咽部粘膜、粘膜下及淋巴組織的彌漫性炎癥?、鼻等部的慢性炎癥,有害氣體、粉塵等刺激,以及全身性疾病致機體抵抗力下降為常見的致病因素。據國內統計,在城鎮居民中,其發病率占咽科疾病的10%~20%,農村發病率較低,F代西醫學對本病尚無特殊有效的療法。
慢性咽炎,中醫稱為“虛火喉痹”、“簾珠喉痹”,歸屬喉痹范疇!端貑枴り庩杽e論》云:“一陰一陽結謂之喉痹!笔菍Ρ静〉淖钤缯撌。歷代醫家有較多的發揮。首先對喉痹的病因病機從不同方面作了探討,歸納為痰熱、虛火、津不上承等。如《丹溪心法》認為“喉痹大概多是痰熱”!毒霸廊珪ぱ屎怼吩疲骸案耜幒肀,由火不歸元,則元根之火客于咽喉而然,其證則上熱下寒,全非火證!薄逗砜菩姆ā氛J為系“腎火真陰虧損故也”!镀⑽竸偎フ摗吩唬骸帮嬍巢还,勞役所傷,以致脾胃虛弱,乃血所生病,主口中津液不行!薄夺t學人門》云:“色欲動腎火,火炎上攻,咽膈干痛!痹诎Y候上,《傷寒論·少陽病》云:“少陽之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薄夺t學綱目》有“蓋病喉痹者,必兼咽嗌痛”等描述。在本病的治療中,也總結出了不少好的方藥,如《傷寒論》中用甘草、桔梗治咽病,當為喉科名方甘桔湯之肇始。陳實功著《外科正宗》,其所載“噙化丸”是最早治療咽部疾病的含藥。
現代用中醫中藥治療本病,最早的臨床文章見于1959年。1962年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醫務工作者采用清熱養陰、理氣化痰的中藥,結合針灸、氣功、理療等綜合治療本病,取得了很好的療效。經過30多年的臨床治療積累,在探索和總結本病的病因病機、辨證分型、選方用藥,以及對其他治療手段,如推拿、食療方面的研究,均取得了較大的成效,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初步統計的89篇報道中,累計病例已超過8千例,療效在90%以上。
在取得比較滿意療效的基礎上,近年來醫家們還開展了多項實驗研究,對慢性咽炎患者的植物神經功能進行檢測,結果發現,本病陰虛組主要處于交感神經功能亢進狀態;陽虛組處于副交感神經功能亢進狀態,與健康人比較,均有顯著差異。醫家們認為植物神經功能失調,是咽局部病變與全身陰陽失衡相互影響的中介之一。從現代醫學角度進一步探明了本病的病變與臟腑陰陽盛衰病理變化上的聯系和影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