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慣性流產,是指婦女懷孕連續2次或2次以上自然流產者。大多在妊娠4~10周出現,其特點是每次流產往往發生在同一妊娠月份。臨床癥狀以陰道流血,少腹墜痛及腰部廢痛為主,是婦科較為常見又難治的一種疾病。本病多因黃體功能不全,甲狀腺功能低下,先天性子宮或宮頸發育異常,宮腔粘連及子宮肌瘤等。近年更發現與染色體異常有密切關系,約占5%左右。目前尚缺乏理想的治療方法。
習慣性流產,中醫稱為“滑胎”或“數墜胎”!盎ァ笔滓娪谖覈F存的第一部婦產科專著《經效產寶》。古代醫家對此論述頗多,如《醫宗金鑒》曰:“懷胎三、五、七月,無故而自墜,至下次受孕亦復是,數數墜胎,則謂之滑胎!薄度~天士女科全書》曰:“有屢孕屢墜者,由于氣血不充,名曰滑胎!边@表明古代醫家對本病的發生原因及臨床證象已有一定的認識。
現代中醫對本病的臨床報道較早,50年代就有人用泰山磐石散治療本病。60~70年代,有人用黃體酮注射足三里以預防本病的先兆流產。80年代以來,臨床研究日益增多,特別是近年來,通過大量的臨床實驗研究,發現菟絲子具有雌激素樣活性,對妊娠起著重要作用;證實壽胎丸加味煎劑的安胎作用,主要是抑制子宮平滑肌收縮活動,使其保持安靜,加強垂體——卵巢促黃體功能,并具有雌激素樣活性,促進子富生長發育。
中醫治療本病具有獨特的優勢,不僅有明顯的療效,且無副作用,總有效率在90%左右。在今后的臨床實踐中,應進一步篩選有效方藥,深入研究治療機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