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積水,是指腦脊液過多聚積于腦室及蛛網膜下腔所引起的一種病癥。以腦室擴大、顱縫分離、頭圍異常增大為主要特征!惴譃榻煌ㄐ阅X積水和阻塞性腦積水兩類。多種疾患諸如先天畸形、顱內感染或出血、顱內腫瘤或其他占位性病變等均可導致本病,其發病機制包括腦室系統的阻塞、腦脊液吸收障礙或腦脊液分泌過多等,F代西醫學迄今尚無可靠的藥物治療,手術療法預后亦難肯定。
在中醫學中,本病相當于“解顱”、“囟填”等。其記載首見于《諸病源候論》:“解顱者,其狀小兒年大,囟應合而不合,頭縫開解是也!敝帘彼,對本病癥候描述更詳!缎核幾C直訣》曰:“年大而囟不合,腎氣不成也,長必少笑。更有目白睛多,咣白色瘦者,多愁少喜也!
關于本病的病因病機及證治,隋唐直至宋代醫家多傾向于腎虛所致。如《諸病源候論》即稱“由腎氣不成故也”。治法上多采用補腎。至金元,開始出現不同觀點,如朱震亨指出本病“乃是因氣虛與熱多耳”(《平治會萃·解顱》),主張用四君子湯、四物湯等調治。明代醫家又有較大發揮。如明代萬全在《育嬰家秘》中提到:本病可“由病后腎虛,水不勝火,火氣上蒸,其髓則熱,髓熱則解,而頭界復分開矣!敝朴喖游稙a青丸辨治!侗静菥V目》記載了本病外治法:“小兒解顱,丹雄雞冠上滴血,以赤芍末粉之,其良!鼻宕摹夺t宗金鑒》,在總結前人經驗的基礎上,強調辨證論治和內服外敷結合之法:“補腎地黃丸堪服,補陽扶元散為先,更有封囟散極效,臨時攤貼保安然!惫湃怂e累的大量經驗仍為現代醫家臨床所借鑒。
現代中醫治療本病的報道,首見于1959年,系以針灸治療之驗案。自60年代初起陸續有中醫中藥治愈本病的報道,但多為個案,包括先天性腦積水、化膿性腦膜炎后腦積水等。且有用推拿之法治療腦積水的。70年代,本病的辨治獲得較大進展。通過臨床實踐,認識到瘀熱、積水、瘀血均可致病。在辨證上,增加了熱毒、瘀阻等證型,并發展了清熱瀉火、解毒定驚、通竅活血排水等法。其治療的范圍,還擴大到了腦脊膜膨出癥術后急性腦積水等。這一時期,出現了多篇大樣本的臨床觀察980年代以來,對本病的臨床規律的認識,更趨深入。如提出顱腦水瘀的新觀點,通竅活血化瘀利水之法得到眾多醫家的重視。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應用針灸療法治療本病有較大的突破,在穴位刺激方法上作了多方面的探索,如以針刺配合艾條溫和灸、藥線灼灸及針刺結合中藥外敷等,并觀察到,從中醫辨證分型看,陽虛患者效果較陰虛患者好。從西醫分類看,交通性腦積水的有效率及預后均較阻塞性腦積水為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