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是全球女性最常見的惡性腫瘤,自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來,中國乳腺癌的發病率快速增長。
“晚期乳腺癌是提升乳腺癌患者整體五年生存率的重要挑戰之一,值得高度重視。”中國臨床腫瘤學會(CSCO)副理事長兼秘書長江澤飛教授10日對記者表示:”在中國每年有42萬名新發乳腺癌患者。隨著科學的進步,乳腺癌的治療取得了很大的進步,總體治愈率能夠達到60%左右,但即便接受了規范化的診療,早期患者中仍然有三分之一左右會發展為晚期乳腺癌。盡管晚期乳腺癌可以繼續治療,但相對于早期治療難度會大大提升。”
據悉,在每年新發乳腺癌患者中,3%——10%的患者在確診時即被診斷為晚期乳腺癌,而晚期乳腺癌大多具有侵襲性強、惡性程度高、病情發展快、易發生病灶轉移等特點,是女性癌癥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給中國女性人群以及相關家庭帶來了沉重的負擔。
延長生存期是癌癥治療的重要目的,隨著醫學的進步,治療方式的多樣化,生活質量成為治療的重要衡量 標準之一。中國臨床腫瘤學會(CSCO)副理事長殷詠梅教授表示,相較于早期,晚期乳腺癌的疾病發展更復雜、針對性藥物有限,患者相對而言承受著更大的壓力和挑戰。她直言,晚期乳腺癌患者群體所受到的關注度還不足,診療方面仍然存在許多未被滿足的需求。
當日記者了解到,“對話希望,向優而生”晚期乳腺癌患者關愛公益行動已正式啟動,希望提升大眾對晚期乳腺癌防治的關注和總體認知,并將“關注”升級成“行動”,進而延長患者生存時間、提升生存質量。
晚期乳腺癌雖然難以治愈,但可通過應用新型治療藥物、優化治療模式等方法來緩解臨床癥狀,改善生活質量,進一步延長生存時間,進而達到帶瘤長生存的目的。談及晚期乳腺癌最新診療方式及進展,江澤飛教授表示:“伴隨診療技術的不斷發展以及創新藥物的臨床應用,乳腺癌診療從20多年前無藥可用到如今越來越多的創新療法層出不窮。從手術、內分泌治療、化療到后來的靶向治療、免疫治療,再到如今新一代抗體偶聯藥物等創新療法的出現,為晚期乳腺癌患者帶來了更好的治療機會和希望。隨著醫保覆蓋范圍的擴大、用藥保障機制的完善、保險意識的提升等,希望越來越多的患者可以用得上、用得起創新好藥。”
公益行動的 企業支持方之一,相關跨國企業中國副總裁、企業事務及市場準入部負責人黃彬在此間對記者表示,該企業在 女性腫瘤包括乳腺癌這一疾病領域的探索和努力從未停歇,期望通過新一代抗體偶聯藥物等創新療法的開拓和引入,提供給患者所需的更精準和有效的治療方案。據悉,今年正值該跨國企業進入中國30周年,黃彬表示,將在不斷開拓創新、提升創新療法可及性的同時,攜手政、產、學、研、醫、投等多方力量,助力乳腺癌患者的全病程管理,提升中國患者的五年生存率。
據了解,在乳腺癌相關知識的科普中,上海復旦大學附屬腫瘤 醫院的陳嘉健教授原創的乳腺 健康醫學人文科普漫畫書《阿托莎的處方箋》受到醫學界的青睞和推薦。該書通過通俗易懂的形式,生動形象地講解了乳腺癌的科普知識。據悉,該書躋身晚期乳腺癌患者關愛公益行動“五個一工程”。
據介紹,晚期乳腺癌患者關愛公益行動的“五個一工程”包括:打造一部微電影、一個患者關愛日、一本患者故事書、一個患教平臺和一本科普漫畫書。
|